牛栏山2023樱花文化节暨牛栏山镇2023全民阅读季、文明之约活动启动

时间:2024-09-03 00:30:29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赵欣悦 点击:3384次

导读:本文是由赵欣悦投稿,经过用户发布关于《牛栏山2023樱花文化节暨牛栏山镇2023全民阅读季、文明之约活动启动》的内容介绍。

  4月15日,牛栏山2023樱花文化节暨牛栏山镇2023全民阅读季、文明之约活动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启动。活动以“流香书韵樱花宴,共享文明牛栏山”为主题,由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人民政府联合顺义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筑梦弘艺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顺义区、牛栏山地区、耿丹学院等领导及相关主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以及支持顺义区、牛栏山以及耿丹学院发展的企业和相关单位的领导、村居书记等。

  开幕式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缓缓拉开,一群少年身着汉服在朝阳中诵读《少年中国说》、《水调歌头》。牛栏山地区党委书记姜惠琴在致辞时表示:“以樱花为媒,举办此次樱花节活动,以沉浸式场景演出,融入全民阅读,文明创城等活动,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也将为顺义区打造一个更加亮丽、持久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4月23日,将迎来第28个世界读书日。牛栏山作为全国文明镇,姜惠琴在此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书为媒,为文明创城创建赋能添彩,让全民阅读之气弥漫,让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党委书记白志强介绍说,耿丹学院是以中国早期教育家、革命家、留英博士——耿丹烈士的名字命名。校园四季景色怡人,是北京著名的花园式校园。学院以樱花为名片,以樱花节为载体,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城区、街区和社区,600余株樱花群英荟萃,为顺义为牛栏山展现了鲜花烂漫、天人合一的独特魅力,已成为顺义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领导嘉宾屏幕上印上掌纹,在高潮迭起的音乐和花瓣雨中,牛栏山2023樱花文化节暨牛栏山镇2023全民阅读季、文明之约活动正式启动。

  由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师生、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大学生艺术团带来的《稻香》及《雨涧春行图》迎来阵阵掌声,展示了新时代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顺义区文化馆下基层文艺专场演出,配乐诗朗诵《百年征程》、红歌联唱等一系列节目让人们重温红色经典记忆,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精彩的演出,既有如诗般舒展流畅的古典舞《樱之书韵》,也有《华裳九州》专业秀场,通过新国风秀场演绎,展示日益盛行的国潮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无论是水墨晕染的诗情画意,还是仙鹤雪松的气宇轩昂,均是新时代对文化的重新解读与传承。

  除了舞台演出,活动园区内更是精彩纷呈。会场入口处主题为“寻香画卯”,设立签到区及氛围合影区,将中华传统礼仪及文化仪式融入活动环节。两侧的樱花迎宾路打造出主形象“2023年牛栏山樱花文化节”,赏樱路线一直到图书馆作为终点对应活动主题。极具特色的是,在互动活动区通过“赏琴棋,茶诗作裳舞;签石诺,邮工飞书画”中华文化符号,打造了“华裳九州”“弦歌不辍”“落子无悔”“对花啜茶”“中华诗词”“翰墨书香”“罗袖动香”“樱之书韵”“寻香画卯”“有口皆碑”“文明之约”“有声邮驿”“樱情手作”“风语非遗”“书意自来”“妙笔生花”等十六个沉浸式场景环节设置,传递中华文化之美,表达居民对生活之美的美好追求。

  来宾们在赏樱的同时纷纷录制有声明信片“我想对党说”,体验各式手作、风筝制作、DIY团扇制作、汉服秀等。“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春色花下,飘逸的裙裾、精致的簪花,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与绚烂多姿的国潮风交相辉映,在水墨香中感受汉字书法的魅力所在,在诗词之美中,领略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传承诗词文化,涵养民族精神。

  赏樱线路上,樱花大道内一群青年大学生身怀技艺,各式才艺展演,民乐、古筝独奏、管弦、钢琴独奏、快闪《爱出发》《花海》《青春练习册》《不得不爱》《后会无期》街舞、中国舞、乐队青春活力,青年大学生校园科技文化展示区机器人展示、大赛作品及藏品展、模型沙盘互动、环保、创城互动区地球日主题、绿色农业创城理念、经济普法知识互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此次主题活动,牛栏山镇通过演出活动、沉浸式场景及文化活动,生动地将“全民阅读季”主题、“文明之约”主题融入樱花文化节,以春日樱花美好的寓意,引领市民阅读风尚,传递阅读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和文明之美,丰富了牛栏山镇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们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更好助力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美好家园,把“全国文明镇,醉美牛栏山”荣誉的深远印记牢牢刻在居民心中。下一步,牛栏山镇将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顺义区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82545.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