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看齐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4-01-19 15:03: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宁光 点击:16091次

导读:本文是由张宁光投稿,经过用户发布关于《回乡看齐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介绍。

本次回乡看齐鲁的实践活动,我们团队的目的地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黄崖村----位于长清区孝里镇东南部,历史上,长清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是济南市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抗战时名副其实的“革命篮”。山东中医药大学红色南黄崖宣讲队在崔滢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近有“小延安”之称的南黄崖村,探访革命故地。

南黄崖村地处大峰山东麓黄崖谷地因山间石壁有黄色斑斓,故名为“黄崖”。村子四周青山座座绵延不断,山上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山下农田片片碧波翻滚。南黄崖村文化底蕴丰厚,村民淳朴包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子家家革命、户户英烈,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更是连接延安与山东分局交通线的重要节点,担负着情报传递、干部转送、伤员驻留等重要任务是济南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斗地点,也是许多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遗址。

在村中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进入村中,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战争时期存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向我们介绍了当时为抗战挖的地道,以及地道的通向。随后参观了星火小镇以及南黄崖中堪称一绝的两棵树“槐抱椿”。一棵椿树从一棵槐树中间拔地而起。两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相拥,遮天蔽日。椿树高约20多米,比槐树高出许多,像是比槐树晚生。正如后生要比前辈长得高大。它们树干很粗,需三人方能合抱。村里人每逢过节或是家里许愿时,都来摸摸这棵“吉祥树”,希望家里也如它们一样怀抱春天,生命里永远拥有和煦的阳光和温馨的亲情。

从抗战到解放,南黄崖村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家家革命,户户英烈,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十里小延安,铜墙铁壁南黄崖”。近年来,孝里街道先后建立“红色南黄崖”村史馆,整修革命遗址、旧址,打造了一条红色主题教学线路,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感受革命情怀、体验村风民情、锤炼党性意志的教育培训新平台。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应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也让红色基因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革命者以星星之火燎原,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向着目标所拼搏。这一位又一位优秀革命领袖奋战坚守前线,如磐石般从未动摇,屹于新中国的峰顶。他们用那烈火般的情怀,燃起中华民放的革命热情,以那钢铁般的意志,斩去旧中国的病根青瘤。

他们无名,他们无辜,他们只是少年先锋队里的颗颗红星,尖锐而闪亮,他们簇拥,他们凝聚,掀起红色的海浪,奔涌向前,面向曙光!红似烈火的星,萦系千万人民的热血,在新中国的蓝天升起,照耀中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有的繁华与荣光,灯火辉煌,照耀神州大地,让党的建设惠至千万家。华夏复兴征途,峥嵘岁月不褪色,山河清明,人间皆安。浩渺长江滚滚东流,涌动着悠久的历史长河。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在这段难忘的历程中,我们感悟颇深,心灵得以洗礼。她如同一道明亮的红日照耀在我心灵的旅程上,使我受益匪浅。

如今,国家强盛,繁荣正茂,却不曾想过,这盛世的背后是鲜血的浇灌,革命前锋勇敢无畏,抛头颅,撒热血,换来了这美好的华夏。我们也应不甘落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少年之奋斗,中国之崛起。我们生于红旗之下,于春风之中。以青青之名,书写清澈的爱,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眺望着党的起伏辗转,东方龙在蜿蜒盘旋,嘶吼着向前冲。祖国如初阳,如明月,在人民之中撒下光辉灿烂,人民有希望,万物自然生长。几千年漫漫征途,风雨飘摇,我们在沉浮中看昆仑,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昂扬在报效祖国的道路,“山登绝顶我力峰”,祖国的繁荣兴盛铸就了盛世格局的宏调。

身虽一叶无轻重。谁怕?吾侪且适九万里。以青春之姿,报爱国之热情。生于斯长于斯,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不热爱这片土地,爱它的繁华与苍茫,也爱它的沧海桑田化为琼楼玉宇。如今,这片辽阔的热土上生机勃勃,只愿有朝一日,能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笑傲苍穹绝云气!吾辈少年,正当青春,理应庚续强国信念!(王永潇)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04646.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