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附小 | 宁师附小赴少共国际师研学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时间:2024-01-26 15:01:04 来源:中国网 作者:蒲惇坚 点击:11914次

导读:本文是由蒲惇坚投稿,经过用户发布关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附小 | 宁师附小赴少共国际师研学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内容介绍。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磨砺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2024年1月3日、5日,宁师附小270名师生走进少共国际师研学基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少共精神主题红色研学活动。

一、出发,踏上征程

暖阳和煦,期盼已久。背上书包,我们出发啦。

上车后,孩子们开启了车载课堂。怀揣着激动和喜悦,大家跟着教官学唱红歌,用稚嫩的歌声重温光辉历史,在悠扬的歌声中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

二、开营,倍感期待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本次研学活动开营仪式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批研学活动由学校副校长谢敏致辞:希望同学们寓学于行,行学相长,对所见所闻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既体会到旅行的快乐,又品味到学习的收获,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在研学中感悟人生。第二批研学活动由总务处副主任沈琴致辞。

学校副校长谢敏致辞

总务处副主任沈琴致辞

五(3)班彭锦麟、五(10)班洪铭浩同学代表全体营员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自作主张,不脱离集体活动,严格组织纪律。保证行动雷厉风行,动作快、齐、静,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小困难小挫折所吓倒,小病小痛也能坚持住。

接着,教官开始建立团队、责任分工、下达研学任务并进行八五授旗成军。

三、开训,磨砺成长

1、敬献花篮

1933年 8 月 5 日,少共国际师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全师平均年龄 18 岁。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穿过枪林弹雨,拼死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但全师伤亡惨重,献出了许多年轻的生命。

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有的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有的连姓名都已经无法知晓。但英雄壮怀,物在!心在!山河在!今天,我们站在少共国际师的英雄雕塑下缅怀先烈,深情瞻仰,为革命先辈敬献花篮,向英雄们的铜像鞠躬,表达深切缅怀之情。

2、拼刺操练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广泛开展拼刺刀训练。研学课程——拼刺操练中,通过刺刀操练培塑孩子们的胆气,把外在的动作技能转化成内在的斗争精神,在训练中培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3、红色课堂

宁都是苏区摇篮,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在此打响,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在此诞生。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少共国际师短暂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4、真人CS对抗

孩子们英姿飒爽,手拿冲锋枪,瞬间成了一个小战士。找掩体,瞄准射击,战火如火如荼地进行。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他们勇敢冲锋、机智布阵,这是一场力量与智慧的较量,更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狂欢。

5、战地救护

战场救护是战时参战人员负伤后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迅速、准确的战场救护对及时挽救伤员的生命,减少残废,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和对伤员的进一步治疗、康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教官示范中认真学习战地急救技能。

6、射箭体验

教官详细地讲解了射箭的站姿、握弓、搭箭、拉弓、瞄准等基本动作。这次射箭体验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作战的智慧和技巧,也了解了射箭的文化和历史。同时,通过亲身实践,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和耐心,增强了自信心。

7、动力圈

全体队员手牵手围成圈,通过协作将呼啦圈不间断地从第一位传递到最后一位同学身上。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传递着呼啦圈,低头、弯腰、抬腿.....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让呼啦圈迅速穿过身体,整个活动现场弥漫着紧张激烈的氛围。

四、结营,满载而归

本次少共国际师研学之旅,磨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增强了体魄,更坚定了家国信仰,充满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与回味。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回顾总结了研学活动中经历的苦与泪,领略到的铁血精神和不惧风雨的崇高品质。

在本次研学课程中孩子们严守纪律、勤奋刻苦,涌现出了一批表现优异的学员,他们获得了教官、老师们的肯定。

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惧岁月长。此次红色研学活动虽已落幕,但成长永不止步。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带着这种红色血脉、红色精神、红色气质,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勇敢面对每一次困难。新时代新征程,附小少年奋勇正当时。

(图文/宁都师范附属小学 邱丽霞)​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08088.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