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8:04:28 来源:环球网 作者:贺滨 点击:22358次
新时代中国青年身逢盛世,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更需肩负重任、主动作为。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思想,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惯“有风有雨的常态”,端正“风雨无阻的心态”,充实“风雨兼程的状态”,在历经风雨中磨炼成长,在矢志奋斗中书写华章,以更加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为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青春力量。
新时代,年轻干部生逢其时、使命在肩,想干事的“精气神”更加饱满、能干事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干成事的“向心力”更加聚合。在时代精华的滋养下,广大干部须进一步打牢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涵养为民造福的政治情怀,在“学”与“干”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品格。
“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能力素质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持续向前。结合主题教育,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青年党员队伍学历高、素质高、眼界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和认知能力不足,一定程度地存在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眼高手低等问题。因此,青年党员尤其需要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着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才能妥善处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那些躲不开、绕不过深层次矛盾,才能成功经受未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保持“谦卑心”,带着“真情”来调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青年党员中,特别是机关青年干部“三门”人员比例偏高,“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书生气较为浓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负感相对突出,对向群众学习取经一定程度存在不屑、不想、不愿的心态,甚至迫于指令不得不去的时候,往往也容易“虚晃一枪”敷衍了事,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青年党员应怀着求索、致敬、感恩的心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热情主动真诚地参与到调查研究中来,把每次调研都作为长才智、转作风、受锻炼的宝贵机会,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真心实意地向群众学习,切实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
增强“同理心”,用着“共情”来调研。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无论是出政策还是作决策,最终都是要以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广大群众的职业身份、生产生活、利益诉求等情况差异化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还有老、孤、病、残等不少弱势群体,青年党员成长成才经历和生存生活条件相对顺利和舒适,对各类群众的诉求与需要设身处地的了解和掌握往往不够充分,以致开展工作难以真正打动人,甚至产生“何不食肉糜”的闹剧。为此,青年党员要增强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同理心”,跳出自身“舒适区”来看问题,把自己“代入”进去,切身地体验群众处境、与群众“共情”,从而真正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准堵点淤点痛点,成为群众可亲可信的“贴心人”。
激昂“报国心”,怀着“深情”来调研。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从筚路蓝缕的革命时期到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一代代“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有志之士,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贡献了生命、年华、智慧和力量。青年党员要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紧紧握好“精忠报国”的接力棒,把调查研究工作摆入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局中来思考、推动和落实,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之中,在青春赛道上奋力拼出好成绩,努力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南坑镇人民政府 黄超萍)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09723.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