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8:04:45 来源:央广网 作者:蒲惇坚 点击:17627次
2023年,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科技厅任务要求,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三模式” 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荣获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我市科技特派员获得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报道。
一、聚焦高位推动,多举措强化科技保障。
一是高站位统筹谋划。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明确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副市长负责科技创新,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全市科技工作,全年4次市委常委会、5次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制定出台《铜仁市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行动”,科技创新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二是高强度研发投入。出台企业研发活动扶持12条措施、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实行动态预算管理,有力撬动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高要求推动落实。制定《铜仁市科研诚信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行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将市直相关部门科技工作纳入服务高质量考核专项工作,对科技工作成效凸显的区县给予真抓实干经费专项补助,全年兑现35万元区县真抓实干补助资金。
二、聚焦重点领域,多路径攻克技术难题。
一是锰渣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全年争取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品位碳酸锰矿锰渣全过程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项目》和省级科技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低-中温两段式电解锰渣火法处理技术集成与应用》落地铜仁,市级实施电解锰渣全量无害化资源化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3个技术榜单项目,积极探索“焙烧法”处置、“抽提法”治污、“水法”洗渣、“矿山充填”回收等技术路径攻关。二是新型功能材料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建立新型功能材料重大科技项目库,持续攻关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回收产业链等关键核心技术,中伟新材料“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咨询论证,能矿锰业与贵州大学合作利用松桃低品位碳酸锰矿制备出合格的软磁体级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产品;重力科技涉汞工业烟气深度净化治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备年产12000吨触媒生产能力;大龙京恒新材料砷化锌关键杂质定向去除技术实现了砷化锌国产化,建成了600吨/年的生产线,是全省第一家砷化锌电子信息材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聚焦创新主体,多途径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实施“科技入铜”。柔性引进市外科研人才团队6支40余人,争取中央科技特派员32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11人,成功引进广东嘉尚、深圳为方能源、深圳中盈华富、广东新安化工等企业来铜投资创业;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功召开锰基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会议,邀请新能源行业专家学者围绕锰产业发展、锰基新能源材料应用、锰资源开发利用等热点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发表国内首个《锰基新能源材料发展铜仁宣言》。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出台铜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办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兑现18家高新技术企业18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中伟新材料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34家,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91家,超额完成省考市高质量考核个性指标任务70家。三是汇聚创新人才。探索“送才入企”“项目带才”“合作共引”“三模式”深度融合产学研,全年实施博士人才项目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项目共47项、立项资金达352万元,获批省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育16人,科技特派员示范推广新品种316个、新技术207项,我市科技人才工作荣获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四是夯实科技平台。联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锰系新能源材料产业化基地,推动铜仁学院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莞铜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中伟与铜仁学院联合申报建设贵州省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五是推动成果转化。全年获批省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7项,技术合同登记237项、技术成交额达38.7亿元,荣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7项、2022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奖2项;支持铜仁学院李学鹏利用砷化锌电子信息材料自有专利技术,成立大龙京恒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建成300吨/年砷化锌电子信息材料项目,年产4000万元;支持铜仁学院杨应昌教授储能用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的产业化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引入深圳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龙经开区建设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成功与大龙开发区签约年产20GWh钠电池电芯项目。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围绕“七个生态”建设和“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行动”,着力构建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全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铜仁市科学技术局)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09729.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