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守护绿水青山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韦贵红教授

时间:2024-01-31 12:03:1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贺滨 点击:22181次

导读:本文是由贺滨投稿,经过用户发布关于《热血守护绿水青山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韦贵红教授》的内容介绍。

在我国的4000多个国有林场分布在各地的1600多个县,其中3900多个国有林场地处大江大河中上游、主要湖泊水库、各大风沙区和黄土高原等生态重点地区及生态脆弱地区,是实践科技兴林的示范基地、打造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林场职工是国家培育森林资源的先行者、保障生态安全的主力军,是发展林业产业的核心力量。在这浩瀚的的林海之中,18年来有一支探索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特殊队伍,她就是北京林业大学韦贵红教授团队。

授命改革的呼唤 奋战林海的力量

2015 年 5 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家林业局在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国有林场法律与政策研究所,为国有林场提供多方位的法律服务。研究所成立后,韦贵红教授团队足迹踏遍了全国数百个国有林场,帮助林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们紧紧围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研究前沿理论问题,完成10多项课题研究,为国有林场立法和制定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后主编出版《国有林场》辑刊,宣传国有林场的制度与政策、推广国内外国有林管理与经营的先进理念,为广大林场职工提供发表论文和经验交流平台;同时,有力地推动国有林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国际会议,邀请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等国家林业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会,建立国有林管理伙伴关系,借鉴国有林经营和管理、国家公园建设等国际经验;邀请国际专家到国有林场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在大使馆举办活动,促进国有林场与国外林业机构深度合作与交流。组织国内国有林场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学习,实现合作双方互访。期间还举办高级研修班以及法律专项培训,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山西省林业厅等相关领导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相关专家进行授课,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工作中,韦贵红教授团队经过调研发现国有林场存在林地侵占现象严重、林地权属争议难以解决、对外合作林场权益难以保障、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不到位、刑事风险重视不够等问题,2018 年 6 月,在中国林场协会大力支持下,成立林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旨在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意识、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法治人才,为国有林场提供法律服务,保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2023年出版《国有林场权益保障法律指南》,携手为国有林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2018年成立中国林场协会林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

学以致用 做生态文明守护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最为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想模式。保护地役权制度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先后通过立法确定了保护地役权的法律制度,应用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农业耕地、历史文化遗迹等领域的保护,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韦贵红博士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林场协会副会长、林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国有林场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德和衡研究院绿色低碳分院首席专家,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地系统研究保护地役权理论与实践。2010年回国后,韦教授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借鉴国外保护地役权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社会公益型保护地。他们深入到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老河沟,开始了保护地役权的第一次尝试。老河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是大熊猫岷山北部种群以及众多珍稀物种的一条重要迁徙通道。经过多方面的努力,2013年9月成立老河沟县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1月成立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保护区的运营,原国有林场职工从事日常管护工作,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技术支持,桃花源基金会负责保护地建设和日常运营经费,老河沟成为中国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并开展严格保护。现在能够拍到野生大熊猫的影像,发现亚洲金猫野外种群,溪流中裂腹鱼种群在不断恢复,林麝、毛冠鹿等蹄类动物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公路和管理人员居住区附近。保护区外围社区通过保护地建设也获得收益,参与定制农业生产的农户逐年递增,保护区设立教育基金,使青少年及其家庭得到资助。过去那种偷猎下套、电鱼毒鱼、林下采集等人为干扰早已消失不见。

2018年,韦贵红教授团队开始涉足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借鉴国外保护地役权制度,实行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在不改变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限制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将其管理权通过合同形式授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建立科学合理的地役权补偿机制和社区共管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统一高效管理。2020年丽水凤阳山-百山祖等区域与钱江源整合为一个国家公园,同样实施地役权改革。两个区域的保护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涉及50多个行政村,包括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役权改革是保护自然生态完整性和原真性的需要,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韦贵红教授团队为地役权改革编写了《设立保护地役权操作指南》,并提供技术支持。

2019年,湖南省林业局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整合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实现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目标,邀请韦贵红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在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地役权试点。此次试点工作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得到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19年韦贵红教授团队在湖南进行实地调研

湖南省保护地役权试点位于壶瓶山、八大公山、小溪和九嶷山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1600多平方公里,其中新增保护面积约400多平方公里。韦贵红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当年9月进入项目工作便立即开始实地调研,确定试点区域,10月进行交流培训,11月-12月调查供役地的基本情况,2020年1月起草地役权合同并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2月-3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签署合同、支付补偿款,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和政策。经湖南省林业局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专家组负责调研、培训、拟定合同、协助签订合同和制定规章制度。专家组研究制定湖南保护地役权试点项目监测评估指标。2023年专家组完成湖南保护地役权试点项目的监测评估,并提出保护地役权的推广建议。

保护地役权制度是通过限制土地权利人的某些权利实现保护目标,相对于购买和租赁土地而言成本更低、更便于操作,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保护工作,以较少的成本,保护较大面积的土地,是建立自然保护地、实现保护目标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保护地役权作为一项外来的法律制度要引入中国,需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土地权属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土地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情况下,韦贵红教授团队充分发挥民事法律制度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设计适合国情的保护地役权制度。采用保护地役权制度是解决土地问题很好的方式。老河沟的尝试解决了野生大熊猫迁徙廊道的保护问题;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试点在集体林地采用地役权改革的方式,实现了统一管理的目标;湖南省林业局通过保护地役权试点,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集体林地纳入统一保护的范围,实际增加管护面积,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共同管理。

护佑万物生灵 拯救人类的未来

生物多样性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存在直接让我们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间接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而它的消失与破坏不仅让我们无法有效获取生物资源,就连我们的生存环境都会遭到毁灭。科学研究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正继续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护佑万物生灵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

韦贵红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11年出版专著《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2016年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ABS)国家框架项目》法律专家,2018年负责国家框架项目的中国企业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惠益分享案例研究,指导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企业,创新设计惠益分享实施方案,探索ABS新模式,开发融资机制新工具。2022年ABS国家框架项目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高度满意”的终期评估结果,联合国新闻网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网站均进行了宣传报道。韦贵红教授担任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项目首席专家。该项目通过采取拯救濒危植物、恢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集中保护特色植物和义务植树等行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荣获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

韦贵红荣获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

据悉,韦贵红教授2023年已受聘担任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中国湖北大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扩大与改善项目--性别主流化提升》国内专家,为项目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主流化提供方案策划、培训和咨询,促进大神农架地区妇女参与生态保护和提升性别主流化水平。(远望 冯雪)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10047.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