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3:04:48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张宁光 点击:12740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延伸、拓展和巩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大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家门口”的阵地,提升文明实践服务能力。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把文明实践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夯实凝聚群众基础。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功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整合乡村大舞台、小广场、多功能活动室等阵地,打造“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新体系。
以“接地气”的队伍,凝聚文明实践强大合力。凝聚本土力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长负总责,具体抓文明实践。广泛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身边好人、乡土人才、退伍军人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基本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上下联动,多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力量。完善服务机制,实行清单制管理,紧扣群众急难愁盼,聚焦社会治理,聚焦“一老一小”,明确志愿活动主题。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朋友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变“旁观者”为“参与者”。
以“冒热气”的服务,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动力。以充满“烟火气”的志愿服务、富有“乡土味”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理论宣讲传时代声音,把“传播新思想”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文化惠民筑精神家园,利用重要节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文艺“乐”民。提升服务扬时代新风,结合殡葬嫁娶、节日祭扫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文明新风深入民心。选树典型,努力彰显示范作用,实现以文明新风“润”民。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法律、环保、安全等宣传志愿活动,持续扩大法律知识“微传播”,实现以普法维权“护”民。科普先行助乡村振兴,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以科技科普“强”民。
以“有生气”的机制,保障文明实践运行活力。“制度化”保障有序运行,明确任务清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营情况纳入考核。“标准化”保障措施到位,分解规定动作,规范活动流程,推出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精准化”保障活动实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以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价单”的文明实践“菜单式”运作模式,动态调整服务项目和内容,全程跟进服务效果。
文明实践扎根基层,用心用情凝聚群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不断探索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以文明实践活动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文明新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牛栏江镇 孙明清)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315426.html
声明:凡未注明来源为" 中国经济报道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发邮件反馈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