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赋能思政路 红巷银龄续薪火"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温情启幕

时间:2025-09-25 14:50:02 来源:晨报之声 点击:43368次

导读: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全息赋能思政路 红巷银龄续薪火"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温情启幕》,投稿人整理后发布。

9月23日,“全息赋能思政路 红巷银龄续薪火”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温情启幕。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涛,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渠长根,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编审、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言宏等领导专家出席。上城区教育学院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区域中小学思政金课青年研究小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杭州市东城幼儿园党员教师代表,杭州市上城区红巷思政课题研究组代表及杭州市上城区思政一体化学校代表齐聚,共探红色思政育人新实践。

党建领航:共同奏响红巷主旋律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涛对本次活动致辞。他强调教育局党委对推动党建融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提出要培养道德品质高尚、学术素养深厚、互动能力强劲、创新精神充沛、审美情趣丰富、个性特长鲜明的“红巷少年”。“红巷思政”应继续坚持银龄赋能、全息赋能和思政赋能,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为目标,铆定“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根本动力。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孔晓玲以《专业赋能·全息融通·多样创生》为题对学院“红巷思政”品牌工作进行介绍。她表示,学院深入探索党建加思政融合,构建“一核引领、双高互促、三维进阶、四制保障、九项行动”的总体框架,成功打造了思政教育的品牌延续和发展战略。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利用AI等创新手段,旨在树立思政教育的特色研训品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宣伟对《杭州市上城区思政金课“十有”建设指南》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他提到,“十有”即有理有据、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重点分析了五个词的内在逻辑及其教学方法。思政金课应重点关注其“有滋有味”的特征,这象征着理想状态和精神滋养。思政课要通过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声有色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生活、自然艺术世界的转化,走向精神世界。

现场还举办了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思政金课青年研究小组成立的证书颁发活动,为区域思政教研注入青春动能。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涛,上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孔晓玲为区域中小学思政金课青年研究小组颁发证书。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编审言宏为区域中小学思政金课青年研究小组颁发证书。

思政金课:课堂赋能红巷思想

思政金课展示环节以红色文化为魂,用“全学段衔接、多力量联动”勾勒思政育人图景,形成“幼—小—初”闭环,让红色思政教育贯穿成长全过程。

杭州市东城幼儿园张淑津老师分享《我们在一起——大班民族一家亲》系列活动。她通过环境浸润、活动和美育滋养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多元民族文化,萌发“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自豪与包容的种子,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艾静宁老师执教小学《中华民族一家亲》片段课例。学生通过小组调查4-6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认识少数民族图例中了解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从生活实际情境中知道民族之间一律平等的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董丽燕老师执教初中《促进民族团结》片段课例。学生以“上城”名字溯源,自主搜集资料,探寻民族演进脉络,了解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方式,深入感受新型民族关系。课堂巧妙融合AI技术,辅助学生绘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图,开启民族团结新篇章。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副校长沈忆来以《全息进阶链: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提到,学校以“全维进阶、全链跃升、全员协同、全景赋能”为核心概念扩大校园思政场域,通过在小学低段校区“具象化”浸润,小学中高段、初中段校区“情境化”浸润的方式打造无边思政课堂。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学校梳理核心素养的教育主题轴,挖掘各学科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进行跨学科学习。在思政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学生思政素养显著提升,教师跨学段教研能力增强,学校思政品牌向外辐射,也为同类学校提供实践范本。

区域推进:技术指导红巷实践

区教育学院专家围绕“技术赋能红巷思政”“思政一体化区域推进”分享实践路径,让思政教育既有红色温度,又具创新活力。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戚伟国以《打造“红巷思政”数智芯:资源创生与学教赋能的双轮驱动》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到,教师要善于利用AI分析课堂,优化问题表述,提升学生思考与表达质量;通过技术手段如VR创造个性化学习体验。此外,项目还涉及数字资源建设、3D建模数字化学习场景,以及思政课程的创新与开发,凸显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赵春艳分享《思政一体化的区域推进》,目前已构建了涵盖三大共同体、四大平台与五大行动的“三四五”体系,旨在打造师生一体化的工作框架,具体措施涉及开设思政一体化研究课程、开发思政优质课程系列、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等。此外,还通过建立社会大课堂与纪念馆联盟,拓宽红色教育资源,旨在实现区域联动,确保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红巷思政”主题党日教科研导助活动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与休息室同步开展。活动聚焦“AI+作业诊断”“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思维进阶学教范式”“研学手账项目式作业”“海塘红潮”“节气探究”“心灵方舟”“ADHD”等多领域课题与精品课程,庞科军、贾海英、全晓兰、宋德婷四位导助专家与各课题、课程负责人深度联动,通过专业导助为教科研发展赋能增效,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实践、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教学品质再上新台阶。

3c7240aa-5363-41b9-9469-8282b22d2763.png

上城区教育学院的退休党员教师们深度走进校园,沉浸式感受学校育人氛围。他们走进“第三空间”参观校史馆、回溯学校发展脉络,与学校美术教师董菁一同体验香牌制作,感受传统美学与校园文化魅力,让银龄智慧与校园活力碰撞出别样火花。

活动提升:专家引领红巷新路径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指出,上城区在杭州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此次活动的示范课和思政建设的汇报,彰显了上城区教育工作的显著进展。区党建工作需与教育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与高校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擦亮思政品牌。

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编审、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言宏也强调了区域品牌整合的重要性。她指出,要善于发挥“红巷思政”的独特性,进一步提升品牌亮度,强化区域特色。在真实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信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找到定位,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与社会价值感。

本文网址:https://cnews.org.cn/62/447447.html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全息赋能思政路 红巷银龄续薪火"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温情启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